找到相关内容39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

    汉以后,中国基本上是以儒学立国;儒家反映的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天人关系和宗法关系,因而有稳固的社会基础。敬天和祭祖是宗教的主要形态,忠君和孝亲则是主要的伦理观念,“食色性也”,受到肯定,所以本质上是人世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164593.html
  • 参与西安申办“世界佛教论坛“的经历与体会

    是有利于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。佛教是世界华人较普遍的信仰,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,在西安举办“世界佛教论坛”,为信仰佛教的华人提供了拜佛和祭祖的良机,有利于弘扬华夏文明,增强华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。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765319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1)

    思想;下联写出了人们以烧纸钱酬报佛恩、亲恩的情形。  焚烧纸钱是民间的习俗。相信金纸是对神明有所祈求,或是祈愿达成后达谢神明使用的。银色代表除魔或清袚,所以银纸就用来祭祖和拜鬼魂用的。佛教只相信死人的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165970.html
  • 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构解析

    通常具有较强的的社会实用功能。宗族群体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往往依托于家族寺庙。这些寺庙多为“合村公建”,即由全镇、全村族居民众集资共建。寺庙由全村公共管理,除进香祭祖祀神外,兼作全村公务、学校教育, 也 ...

    习五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1665999.html
  • 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

    的更为成熟的“感生崇拜”的集中体现。不容否认的是,尽管在周以前就有“祖考来格”(《尚书?皋陶谟》)之说,尽管一如《说文》“宗,尊也,祖庙也”一语所示,祭祖始终为古人宗教生活所不可或缺,然在中国历史上,...

    张再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666213.html
  • 生命与未来(1)

    “愚昧”呢?就好象古代,人们活得提心吊胆,以为一切都是神的意旨,像奴才一样弯腰卑躬地活着,最后用迷信的方式把死去的人埋在地下,逢年过节都会祭祖上供。其实这种风俗,我们一直在沿用。想一想,在我们心中更多...

    善源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667758.html
  • 探秘汶上圣物

    23日,赵世昌从中都县启程前往京师的日期。  我们这样推测赵世昌这次启程赴京的目的,一是为清明祭祖;二是有为儿子求取“荫补”功名的可能;当然,赵世昌最大的愿望还是到嘉王宫求取佛牙舍利。  公元1073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168311.html
  • 方长生:舟山民间观音信仰考查

    步一磕头,拜上佛顶山,赶插“头炷香”。  全体传供:十九中午,各寺院僧众集中诵经拜佛以后,即举行全体“素斋会餐”,也叫“敬佛”,规模十分隆重,类似民间的“冬至祭祖”和内陆的“庙会敬神散福”。  还愿...

    方长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169302.html
  • 茶艺·茶道·茶文化

    以礼相处,理智和气,造成和谈气氛;解决矛盾纠纷,面对一杯茶,以理服人,明理消气,促进和解;写文章、搞创作,以茶理想,益智醒脑,思路敏捷。”  敬——“敬者,客来敬茶,以茶示礼之意。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3771588.html
  • 从朱熹鬼神观谈三教辨正问题的儒学理论建构

    可祭之宇宙论基础,例如天子应祭天,而诸侯只能祭其国内之山川诸神,至于士君子学圣人事亦得感应古代圣贤之魂魄之气。所以“气上感通”是可祭祖先人鬼之原理,“理上相合”是可祭天地山川圣贤之神之原理。同义再见...持此一态度即是圣学见识使然,读圣贤书者祭天祭地祭祖即可,所祭亦不为个人福祸名利,除此而外即不需再祭,特别是为个人名利而祷求之祭,实属不宜,天理自在天地之间,绝非一己之私便能任意遂愿,故而君子不宜亦不应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74839.html